發酵類制藥廢水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a.排水點多,高、低濃度廢水單獨排放有利于清污分流;b.高濃度廢水間歇排放,酸堿性和溫度變化大,需要較大的收集和調節裝置;c.污染物濃度高,如廢濾液、廢母液等高濃度廢液的COD濃度一般在10000mg/L以上;d.低碳氮比,廢發酵液中的BOD/N一般在1~4之間,與廢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要求好氧20∶1,厭氧(40~60):1相差甚遠,嚴重影響微生物的生長與代謝,不利于提高廢水生物處理的負荷和效率[4;e.含氛量高,主要以有機氬和氨態氙的形式存在;1.硫酸鹽濃度高,硫酸是提煉和精制過程中重要的pH值調節劑,大量使用的硫酸銨和硫酸,造成很多發酵制藥廢水中硫酸熱濃度高,給廢水厭氧處理帶來困難;g.廢水中含有微生物難以降解,甚至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質:h.發酵生物制藥廢水一般色度較高。
化學制藥特點可總結為:a.濃度高,廢水中殘余的反應物、生成物、溶劑、催化劑等濃度高,COD濃度值可高達幾十萬毫克每升;b.含鹽量高,無機鹽往往是合成反應的副產物,殘留到母液中;c.pH值變化大,導致酸水或堿水排放,中和反應的酸堿消耗量大;d.廢水中成分單一,營養源不足,培養微生物困難;e.一些原料或產物具有生物毒性,或難被生物降解,如酚類化合物、苯胺類化合物、重金屬、苯系物、鹵代烴溶劑等。
制藥廢水的環境危害
考慮到制藥廢水可能殘留某些藥物成分等有毒害物質,排放到水體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我國各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均選擇了急性毒性的廢水控制指標,以期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發酵或提取過程中投加的有機或無機鹽類,這些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會對微生物產生抑制作用。資料表明,廢水中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氯霉素濃度低于100μg/L時,不會影響好氧生物處理,而且可被生物降解,但當它們的濃度大于10mg/L時會抑制好氧活性污泥,降低處理效果。也有研究表明青霉素、鏈霉素低于500mg/L時不抑制好氧活性污泥的呼吸,青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濃度低于5000mg/L時,對厭氧發酵沒有影響。各種抑制物容許濃度與所用微生物的馴化情況和具體試驗條件有關。